干毛巾拧出水——《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心得

发布时间:2019-01-04 16:13阅读次数:
分享到:

2018年12月27号,我和部门同事有幸一同参加了由合肥市质量管理协会组织的,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学术报告厅开展的《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培训老师曹华女士是北大管理学博士、中国质量协会秘书长助理和学术委员会委员、GB/T 19000和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起草人。


通过本次培训,我学习到了许多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系统深入的了解,以前的一些错误的观念得到了纠正。“干毛巾拧出水”是曹老师在课堂上转述一家日本制造企业的一种理念,是一种事情做到极致的要求。初听之下觉得可笑、不可能,可细细想来它实际上是企业精神,强调的是要不断地挖掘企业的潜力。结合这次所学和平时的工作情况来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感。

质量的概念。谈到质量,我之前所想到的就是产品的质量,注重产品本身的性质,而今天老师还补充了过程的质量和管理的质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有好的管理质量进而有好的过程质量,最终水到渠成得到好的产品质量,强调了管理的重要性。我们遇到产品质量问题,首先想到的都是技术问题,往往会忽略管理问题。而生产车间规章制度作为生产一线的管理方法更为重要,我们虽有建立各种规则但循环优化的很少。身为工程师更应该不断策划、执行、检查、处理和优化车间各种规则制度,更好地服务产品的品质。

全面质量管理。产品的品质是做出来的,更是设计出来的,是全过程的结果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部门是质量推进的主体而不是质量责任的主体,他们更多的是提供咨询、培训、工具、体系等来推动各部门、全员、全过程共同提高产品质量。就生产车间而言,产品送检往往得到的是“验尸报告”,生产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自互检。特别是在批量产品流水化生产,操作员工做好自互检能够避免批量的“尸体”产生。这往往也是一种经验知识的积累,因为在不断地及时检查过程中,可以在规范的工艺范围内找到更好的操作手法。

6S与目视化管理。每次,6S内容的培训都会使自己对车间的一些不足有新发现。6S不能流于形式的打扫卫生和领导的检查,这点感受颇深。车间内物品标识卡填写不完整,物品未摆放在指定位置,物料通道时长会摆放产品,多余物料长期摆放在货架未处理等。这些问题只有在领导定期检查时会得到好的整改,检查过后又慢慢变回原样,得不到很好的坚持。这就导致员工不停的在找东西、寻问人,浪费了很多的工作时间,我们是否可以制定相关容易落实的规章制度来保持车间的6S?车间的目视化管理需要我们不断的改善和提升,例如车间的灭火器是否像老师说的那样摆在离地面1.4M左右的位置,或是在灭火器上方贴上提示图标,方便员工寻找。

作业指导书。日本是一个注重节约的国家,但在其车间内一般悬挂尽可能大的作业指导书,而且图形占据很大篇幅,浪费纸张的表象下实际是在节省工人视图的时间,节约更大利益。我们的作业指导书近几年也在不断的优化,增加了图片、重点操作标注了不同颜色的文字、将纸质工艺文件改为电子化……虽然公司军品产品特点常是多批种小批量,但对于某些大批量投产的产品是否能够将电讯和结构图纸全部转化为工艺,这样产线员工只需看工艺生产即可生产,而不需要再将电讯和结构图纸铺满整个工作台。

 

质量管理没有止尽,只有不断的探索和改善,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只有每位员工的共同行动,才能将“干毛巾拧出水”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我们落实于行动,推动公司全面质量管理更上一层楼!